MINEBOOK掘冊一週一書 — 姊姊的守護者

minebook
Sep 15, 2021

--

《姊姊的守護者》是一本對於許多熱愛閱讀的人來說不陌生的一本佳作,這本書在 2009 年被翻拍成電影時,改編過後的結局更是被廣大的影迷和讀者拿出來熱烈的討論與比較。

作者在書裡形塑了一位偏執卻也深深愛著女兒媽媽莎拉,莎拉為了大女兒凱特的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利用基因工程生下了與凱特基因組合完美配對的二女兒安娜,安娜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為了姊姊捐獻了臍帶血、胎盤,血液、骨髓等治療白血病所需的器官,也都是由安娜捐獻給凱特,對於安娜來說,他是姊姊的救命藥倉,可是他卻也同時失去了他應該擁有的生活與關愛。

當莎拉第一次和安娜的律師爭論時,他就說了 13 歲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做的選擇是不是對的,但當我們回頭再次看到安娜從小就要面對的「死亡」來看,安娜究竟是懂還是不懂呢?

作者在《姊姊的守護者》書中使用的第一人稱的方式轉寫出每個角色不同的內心掙扎,每個人都在面對「凱特的死亡」,尤其是凱特,先是血癌男友泰勒先走一步,到後來面對自己即將死亡的事實時,她開始試著勇敢,試著面對自己始終得處理的考驗與問題,在死亡面前,她開始懂得生命的意義與光彩。

父母真的有權利決定兒女的生死嗎?莎拉在法庭上說:「我的一個孩子在裡面,而唯一能救她的機會是派我的另一個孩子進火場………我明白那可能導致我或許會同時失去兩個孩子,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時保住她們兩個的機會。」莎拉深深愛著他女兒,但他同時也在面對著女兒的死亡,雖然莎拉這樣的做法十分的不公平、偏執,但當一位母親面對著女兒的死亡時,他的無助、焦慮卻不是身為旁觀者的我們可以理解的。

回到安娜身上,他面對的是更大的恐懼:姊姊是因為自己而死的,無論他這次將腎捐出去姊姊能活多久,他終究有一天得面對自己再也無法使用自己的身體任何一部分去拯救姊姊這件事,對於一個年僅 13 歲的小女孩來說,面對親人的死亡,甚至是面對親人因為自己死亡這件事,都是極為慘忍與不堪的。無論今天是安娜,或者是姊姊死亡這件事,在故事中的任何人都會因為失去任何一方而遺憾。

《姊姊的守護者》這個「故事」有一個十分有趣的兩派爭議,2009年《姊姊的守護者》電影上映時,許多人因為電影而去拜讀了書本,但也因此分成兩派,有人認為原著的結局太過於慘忍,打著「理解生命」名號,卻讓讀者們迎來這樣的結局;然而也有人站在另一面,認為透過書本的描述來講「死亡」這件事太過於淺薄了,這樣的結局反倒讓人能夠真正的去思考當今天面對「死亡」的是自己,自己該如何去面對。無論個人對於結局的偏好與否,《姊姊的守護者》確實是一本讓人學習面對「死亡」的佳作,無論是自身的消亡,甚至是親人的逝世,「死亡」這件事參雜了太多的情感與難捨。

2012年馬雅人預言世界末日即將到來,許多人因為自身可能的死亡而感到焦慮,然而卻也有人提出了「死亡即重生」這個概念,2012的世界末日沒有來,但面對疫情與可能的死亡,你也會感到焦慮嗎?不妨看看《姊姊的守護者》,希望能在這樣的時間裡大家都能找到「生命的意義」。

--

--